凤凰彩票父子接力推广珍稀茶种20余年带动农户种下致富“金叶子”

发布时间:2025-07-01 12:59:53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凤凰彩票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你有没有想过,茶叶与现代科技能擦出怎样的火花?3月30日,天台县街头镇寒明岩山顶的300亩茶园里,茶蕊初绽。天刚蒙蒙亮,一批采茶工背着竹篓上山,准备采摘第一批春茶。身为90后新农人的陈晓辉,看着眼前的景象,满是自豪。“昨天从智慧农业云平台上看到部分茶树芽头的鳞片张开了,这就是开采的信号!”他向我们介绍,得益于去年引入的云平台,农业管理的效率大幅提升,以前需要每天爬上山巡检的工作,现在只需依靠8个摄像头和农业气象监测设备,便可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并获取病虫害图像。在信息化的帮助下,陈晓辉的管理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和迅速。

  你知道吗?这片茶园里,种植着本地珍稀茶树品种“中黄1号”。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,但该品种因叶绿素含量较少,叶子呈现独特的金黄色,在春茶市场上的均价高达2000元/斤,亩产值远超普通绿茶,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作“茶叶中的黄金茶”。如此好茶,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

  说起“中黄1号”的由来,我们得把时间追溯到1998年。当时,陈晓辉的父亲,茶农陈明,意外发现了这个新品种。经过不懈努力和多方合作,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、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,终于在2013年将“中黄1号”成功选育,并在2024年列入浙江省农业重大科技成果。这一传奇不仅是一个父亲的默默奉献,更是一段美妙的传承之路。

  站在一起,父子俩的对比异常鲜明。陈明因经年累月的田间劳作,肌肤被晒得黝黑,豪爽且耿直,而陈晓辉则戴着眼镜,文质彬彬。虽然背景不同,但这种代际之间的传承,正是他们茶业成功的秘诀。陈晓辉大学专业是生物科学,这为他在农业中引入了更多科研视角,他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。尤其是对于新型茶种的育种工作,陈晓辉积极参与各类农技培训,努力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,甚至正在进行天台黄茶后代变异新株的选育。

  作为“新茶人”,陈晓辉不仅传承了父亲的经验,还在创新中突围。去年,他引进了一整条自动化的茶厂生产线斤干茶,产量比之前翻了十番。这一创新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质量,促进了整个生态圈的运转。更让人欣慰的是,在陈家父子的引领下,周边农户也纷纷加入种植和加工黄茶的行列。

  “我们提供茶苗,指导农户标准化种植、管理,再进行订单式收购、市场化营销。”陈晓辉满怀期待地说道。在他的努力下,公司已累计服务了周边超过1000户茶农,每年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帮助农户打通销路,实现了增收致富。为了鼓励更多农户参与,县里还在茶叶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上大力支持,年度安排专项款项600万元,助力“天台黄茶”的品牌宣传,茶园建设和深加工企业的培育。

  眼下,在天台县,种植黄茶的面积超过1万亩,产值更是高达亿元级别。“中黄1号”如今已成为了浙江对口帮扶的重要产业纽带。在四川广元地区凤凰彩票,这一品种已成为当地群众的“致富茶”,在四川、贵州、安徽等多地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0万亩。可喜的是,黄茶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,茶叶精深加工、新中式茶饮及茶文旅消费等都在迅速崛起,一杯茶也因此有了更多“品茗”方式,真正实现了让老茶树散发出新茶香。

  与此同时,作为新茶产业的一份子,王泳,浙江紫凝黄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,曾向陈明购买了一批茶苗,种植了上千亩。去年,他在赭溪老街开了一家新中式茶饮店,热卖款“赤城栖霞”以天台黄茶为底,搭配牛乳,即便是年轻消费者也为之一振。王泳表示,“年轻人喝茶,不仅为了味道,更多的是审美和创意。”为了适应市场,他正积极开拓袋泡茶这一新赛道,日产量高达50万包。

  从茶园到茶馆,从田间作业到市场销售,这组父子搭档,真正实现了对黄茶产业的多方位推进。在每一片茶叶背后,都有着他们不懈努力的身影与心血。或许正是这种代际传承与创新意识的结合,让天台的茶行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站稳了脚跟,前景广阔。在生机勃勃的茶园里,等待茶叶成长的,不只是希望,还有无数农户对更好的生活的期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搜索